Digital Services        F A Q

SCHOLARLY TALKS

冷戰下的翻譯:香港與台灣

翻譯學研究中心 (March 30, 2020)
1673









SEMINAR SERIES : 翻譯研討會

MAJOR SPEAKER : 賴慈芸
LENGTH : 115 min.
ACCESS : Open to all
SUMMARY : 冷戰期間,香港和台灣都在美國的保護傘之下,位於圍堵共產中國的前緣。然而,事實上兩地都頗為依賴中國的翻譯。一方面,兩地譯者絕大多數為出生於中國的流亡知識份子,彼此關係密切,另一方面則是大量使用中國譯者的譯作。台灣依戒嚴法,中國出版品全屬禁書,但只要隱匿譯者名字便可出版,因此戒嚴期間至少有450位中國譯者的名字遭到隱匿或改名。香港因未禁止中國書籍,因此成為台灣引進中國譯作的主要管道,尤其是1950年代以後的中國譯作。香港對於台灣至少有三種影響:一是提供中國譯作的管道;二是香港編輯的中國譯作;三是香港翻譯出版的作品。冷戰期間香港的翻譯以美新處為主要的贊助者,大量翻譯美國文學及人文、科學作品,也翻譯相當多的反共作品;民間出版則以電影小說為多。本次演講著重於描繪冷戰期間中國、香港、台灣之間譯者與譯本的流動情形,並探討政治對文學版圖的影響。  [Go to the full record in the library's catalogue]



  ●  Persistent link: https://hkbutube.lib.hkbu.edu.hk/st/display.php?bibno=st959
  ●  XML Dublin Core code for metadata harvesting


Recommended for You


This video is presented here with the permission of the speakers. Any downloading, storage, reproduction, and redistribution are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permission of the respective speakers. Go to Full Disclaimer.

  For enquiries, please contact Digital and Multimedia Services Section

© 200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